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中日轉輪藏建筑形制的考古學研究 2021-11-03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new.qq.com/omn/20211025/20211025A04MOB00.html"

*表格縮略語說明:1.版本一欄為各轉輪藏遺構所藏大藏經的版本,其中“黃+年號”表示該寺院所藏大藏經為黃檗版,年號為大藏經施入年份2.宗派一欄:臨——臨濟宗;曹——曹洞宗;真——真言宗;凈——凈土宗;日——日蓮宗;凈真——凈土真宗;天——天臺宗3.腰檐斗栱及檐下斗栱一欄:括號外數字為鋪作數,括號內g——栱,a——昂。例:6(g+2a)——六鋪作單杪雙昂;5(2g)——五鋪作雙杪把——把頭絞項作;斗——斗口跳;云——云形栱4.柱間構造一欄:地長——地長押;足元長——足元長押;內法長——內法長押;闌——闌額;普——普拍枋5.屋檐一欄:一重扇-屋檐用一重椽子,翼角用扇形椽;二重扇-屋檐用兩重椽子,翼角用扇形椽;6.紋樣雕刻一欄:闌——闌額出頭;普——普拍枋出頭;耍——耍頭7.欄桿一欄:和——和樣形式欄桿;禪——禪宗樣形式欄桿;8.X-無法觀察到的柱間構造。注釋:>>上下滑動閱覽[1]古文獻中對于傅大士發明轉輪藏的記載有,《善慧大士語錄》([唐]樓穎編):“大士在日,常以經目繁多,人或不能遍閱,乃就山中建大層龕,一柱八面,實以諸經,運行不礙,謂之輪藏”;《佛祖統紀》([南宋]釋志磬撰):“輪藏,梁傅大士愍世人多故,不暇誦經及不識字,乃于雙林道場創轉輪藏以奉經卷”等。然而,近年也有學者通過梳理歷代記錄傅大士生平事跡的各類文獻,認為《善慧大士語錄》等文獻中對于傅大士的記錄多為后人杜撰,從而認為傅大士發明轉輪藏之事也并非確鑿事實。參見:永井政之.傅大士と輪蔵[J].曹洞宗宗學研究所紀要,1994(8):13-30。[2]有關轉輪而積功德的說法,可見《善慧大士語錄》卷一:“仍有愿言:‘登吾藏門者,生生世世不失人身;從勸世人,有發菩提心者,志誠竭力,能推輪藏不計轉數,是人即與持誦諸經功德無異,隨其愿心,皆獲饒益’”參見:[唐]樓潁輯錄.善慧大士語錄,大正藏版。[3]椎名宏雄指出:“宋代是禪宗發展的鼎盛期,而刻本大藏經正好也在此時不斷涌現。”其在宋元時期文獻中梳理出192條寺院修建經藏的記錄,其中約70條提及轉輪藏。參見:椎名宏雄.宋元時期經藏的建立[J].藏外佛教文獻,2010(01):315-351。此外,南宋學者葉夢得也對當時寺院修建轉輪藏的盛況有所記錄:“比年以來,所至大都邑,下至窮山深谷號為蘭若,十而六七,吹蠡伐鼓,音聲相聞,繈負金帛,踵躡戶外,可謂甚盛”。參見:[宋]葉夢得.建康集.卷四,[清]欽定四庫全書本。[4]禪宗樣,也稱唐樣,是日本鐮倉時代伴隨著禪宗佛教的傳入而新產生的木構建筑樣式。此樣式在吸收了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建筑形制特征的基礎上,表現出柱間使用補間鋪作、屋檐用扇垂木、柱間多用串等連接材、建筑表現細長的內部空間等形制特征,與日本傳統和樣建筑并立,成為影響至日本江戶時期的建筑樣式。[5]中國轉輪藏遺構有:正定隆興寺轉輪藏(北宋中前期)、江油云巖寺轉輪藏(1181年)、大足北山石刻轉輪藏(南宋)、大足寶頂山毗盧道場窟(南宋),北京智化寺轉輪藏(1444年)、平武報恩寺轉輪藏(1446年)、頤和園佛香閣轉輪藏(清)、雍和宮轉輪藏(清)、五臺山塔院寺轉輪藏(清)、承德須彌福壽之廟(清)。[6]《自在院一切經堂輪藏保存工事報告書:附全國之輪藏》中收集了日本現存轉輪藏的遺構目錄,自中世至明治以前約有遺構120例,明治至今另見有遺構約100例。參見:阿住義彥.自在院一切経堂輪蔵保存工事報告書:附全國の輪蔵[M].福島:真言宗豊山派自在院,2007。[7]伊藤要太郎.匠明[M].東京:鹿島出版會,1971.[8]日本靜嘉堂文庫藏。[9]河田克博.近世建築書-堂宮雛形[M].京都:大龍堂書店,1988.[10]同上。[11]日本竹中大工道具館藏。[12]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藏。[13]中國轉輪藏的個例研究見有:《正定隆興寺轉輪藏》(趙獻超.正定隆興寺轉輪藏[J].石窟寺研究,2011:289-303)、《我國現存最早的轉輪藏──正定隆興寺宋代轉輪藏淺析》(劉友恒,杜平.我國現存最早的轉輪藏──正定隆興寺宋代轉輪藏淺析[J].文物春秋,2001(3):52-55.)、《云巖寺飛天藏及其宗教背景淺析》(左拉拉.云巖寺飛天藏及其宗教背景淺析[M]賈珺.建筑史(第21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82-92.)、《江油縣圌山云巖寺飛天藏及藏殿勘查記略》(辜其一.江油縣圌山云巖寺飛天藏及藏殿勘查記略[J].四川文物,1986(04):9-13.)、《四川平武明報恩寺勘察報告》(向遠木.四川平武明報恩寺勘察報告[J].文物,1991(04):1-19.)、《北京智化禪寺轉輪藏初探——明代漢藏佛教交流一例》(閆雪.北京智化禪寺轉輪藏初探——明代漢藏佛教交流一例[J].中國藏學,2009(01):211-215.)。日本輪藏遺構中,見有修繕及調查報告書的有園城寺輪藏、金剛峰寺輪藏、日光東照宮輪藏、京都妙心寺輪藏、京都本圀寺輪藏、京都知恩院輪藏、京都仁和寺輪藏、滋賀長壽院輪藏、德島丈六寺輪藏、福島自在院輪藏、福岡永照寺輪藏、福岡圣福寺輪藏等。[14]有關中日輪藏起源及發展的歷史學研究有:《傅大士研究》(張勇.傅大士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2000.)、《傅大士と輪蔵》(永井政之.傅大士と輪蔵[J].曹洞宗宗學研究所紀要,1994(8):13-30.)、《日本の輪蔵についての覚書》(野崎準.日本の輪蔵についての覚書[J].黃檗文華,2007:231-240.)、《宋代転輪蔵とその信仰》(金井徳幸.宋代転輪蔵とその信仰[J].立正史學,2008:1-18.)、《經藏與轉輪藏的創始及其發展源流辨析》[黃美燕.經藏與轉輪藏的創始及其發展源流辨析[J].東方博物,2006(02):66-72.]、《中世の寺社と輪蔵—中國文化としての受容と拡大》(大塚紀弘.中世の寺社と輪蔵—中國文化としての受容と拡大[M]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中世政治社會論叢:村井章介先生退職記念.東京: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文學部日本史學研究室,2013:2943.)等。針對中日輪藏的建筑史研究,見有《中日佛教轉輪經藏的源流與形制》[張十慶.中日佛教轉輪經藏的源流與形制[M]張復合.建筑史論文集(第11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60-71.]。[15]對《營造法式》“轉輪經藏”條進行注釋及復原的研究有:《営造法式の研究2》(竹島卓一.営造法式の研究[M].東京:中央公論美術出版,1970.)。[16]徐怡濤.文物建筑形制年代學研究原理與單體建筑斷代方法[M]王貴祥,賀從容.中國建筑史論匯刊·第貳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487-494.[17]張十慶.中日佛教轉輪經藏的源流與形制[M]張復合.建筑史論文集(第11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60-71.[18]阿住義彥.自在院一切経堂輪蔵保存工事報告書:附全國の輪蔵[M].福島:真言宗豊山派自在院,2007.[19]《營造法式》文字部分未對外槽基座進行規定,但圖樣部分外槽柱下置蓮花柱礎,其下有“壽山福海”紋樣的低矮基座,此類基座現存實例有杭州靈隱寺經幢、雙塔,以及杭州閘口白塔、梵天寺經幢等。[20][清]董誥等編,孫映逵等點校.全唐文[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21][唐]白居易著,顧學頡等點校.白居易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6.[22]“從轉輪藏形制演變的角度而言,部分轉動式應是早期轉輪藏結構的主要形式。……隨著轉輪藏的體量逐漸趨于小型化以及轉動機軸性能的改進,轉動更為直觀、形制更為簡潔的整體轉動式轉輪藏,則取而代之,成為轉輪藏的主要形式”。參見:張十慶.中曰佛教轉輪經藏的源流與形制[M]//張復合.建筑史論文集(第11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60-71。[23]北宋文獻中關于這類一體式轉輪藏的記錄也并不少見,如宋陳舜兪《秀州資圣禪院轉輪經藏記》(1054年):“是名經藏,轂運環循,電走雷振”([清]欽定四庫全書本);《吉州隆慶禪院轉輪經藏記》:“機發于踵,大車左旋,人天圣凡東出西沒,鬼工神械耀人心目”。參見:[宋]黃庭堅.豫章黃先生文集.四部叢刊初編本;《真州長蘆寺經藏記》:“建大軸兩輪,而棲匭于輪間”。參見:[宋]王安石.臨川集[M].北京:中華書局.1966。[24]《五山十剎圖》繪于13世紀中葉,內容涉及禪宗寺院布局、單體建筑形式、建筑內部裝飾、佛具樣式等。田邊泰、橫山秀哉、關口欣也、張十慶等學者對于其內容所反映的建筑信息均有研究。[25]伊藤要太郎.匠明[M].東京:鹿島出版會,1971.[26]日本靜嘉堂文庫藏。[27]河田克博.近世建築書-堂宮雛形[M].京都:大龍堂書店,1988.[28]日本竹中大工道具館藏。[29]東京都立中央圖書館藏。[30]有學者指出,宋代以降,輪藏被“認為是救濟和敬畏的對象,并當作是具有異能的大靈像而信仰。因此將回轉輪藏當作誦讀和書寫經典的意義逐漸減弱,轉輪藏本身作為靈應的一種證明”。參見:金井徳幸.宋代転輪蔵とその信仰[J].立正史學,2008:1-18。[31]《帝京景物略》卷一“大隆福寺”:“大隆福寺,恭仁康定景皇帝立也。三世佛、三大士,處殿二層三層。左殿藏經,右殿轉輪,中經毗盧殿,至第五層,乃大法堂。”參見:[明]劉侗等,孫小力注解.帝京景物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2]增上寺為德川幕府菩提寺(供奉祖先的寺院),東照宮為幕府初代德川家康的靈廟。[33]大工頭,江戶幕府工匠職位之一,為最高工匠技術長官。[34]“元和五年二荒山此度東照宮……御本社御拜殿其外御迴廊護摩堂御神樂所陽明門御門神輿舍御廄御本地堂輪蔵惣體仰付之通り繩張いたし繪圖面仕差上申候。(元和五年二荒山始建東照宮,繪制本社、拜殿、外回廊、護摩堂、神樂所、陽明門、大門、神輿舍、馬廄、本地堂、輪藏殿等全體建筑圖樣)。”參見:大熊喜邦.江戸建築叢話[M].東京:東亜出版社,1947。[35]權現造社殿:本殿和拜殿連為一體,整體體現“工字形”平面布局的神社建筑形式。其技術源流尚不明了,年代最早的實例是同作為德川家康靈廟的靜岡久能山東照宮社殿(1617年)。[36]河田克博.近世建築書-堂宮雛形[M].京都:大龍堂書店,1988.[37]大塚紀弘.中世の寺社と輪蔵—中國文化としての受容と拡大[M]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中世政治社會論叢:村井章介先生退職記念.東京: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文學部日本史學研究室,2013:2943.[38]同上。[39]同上。[40]長押為柱間貼附于壁面、并包鑲柱身的構件,是日本和樣建筑的特征構件之一。[41]該期遺構中,開善寺為藩主真田家祈愿寺(附表2,No.11)、曹源寺為岡山藩池田家菩提寺(附表2,No.18)、長壽院為彥根藩井伊家發愿建立(附表2,No.19)。[42]寬永14年,由寬永寺住持天海發愿刊刻的大藏經,以南宋思溪版為底本,用木活字版刊印而成。此大藏經的刊刻得到了江戶幕府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支持,為日本初次刻版印刷的大藏經。[43]—切經即大藏經,都是佛教經書的總稱,有天海版、黃檗版等版本。[44]服部俊崖.鉄眼禪師[M].東京:鳳林社,1923.[45]該期遺構中,轉輪藏施復雜雕刻的實例有兵庫觀音寺(附表2,No.69)、山梨妙了寺(附表2,No.42)、山梨永昌院(附表2,No.59)轉輪藏。與此相對,體現樸素式樣的轉輪藏實例有京都善峯寺(附表2,No.20)、山口大照院(附表2,No.43)、佐賀西福寺(附表2,No.72)轉輪藏。[46]此處指日本地域中的一個大區域概念,其位于日本本州島西部。[47]擔任江戶幕府大棟梁職的甲良家所編纂的建筑技術書《建仁寺派家傳書》,其開篇即對日本自中世以來的和、禪宗樣建筑樣式進行說明,其中,和樣樣式被稱為“上代風儀”;禪宗樣樣式作為自南宋引入的新建筑風格,被稱為“宋朝異風”。參見:河田克博.近世建築書-堂宮雛形[M].京都:大龍堂書店,1988。編輯|方笑天考古|歷史|藝術|科技|遺產講座講談|書訊書評|學人學術我們收藏豐富的考古紙媒我們傳播最新的考古書訊我們推廣深入的考古閱讀期待你為“紙上考古”推薦圖書、撰寫書評投稿請聯系后臺

關鍵字標籤:佛像推薦
遊覽車公司堅持品質及服務
台灣各縣市皆可租遊覽車。
包車計時價格合理,旅遊一路舒適暢快。